供应链下企业物流库存管理优化的主要障碍
2019-06-13 19:45:03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逐渐开始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以优质的流通服务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形势下,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很大压力。随着我国逐渐开始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以优质的流通服务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形势下,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很大压力。因此,为我国的生产企业构建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库存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极大提高我国企业的物流水平和库存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优化供应链企业物流库存管理可以极大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实现供应链下的物流库存管理优化。
1.增强企业存货管理能力
企业要想提升存货管理水平,减少高库存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做到:提升商品处理方法。企业分店的营运课长要在促销下档日开展针对本档高库存促销商品的盘点,将实际库存记录下来,并把处理方法填于促销商品分析报表;分店物流管理部门要按照促销商品分析表跟踪各处的高库存情况。着力提升企业正常商品处理方法,企业总公司要定期将正常商品的处理方法下达至各分店,各分店根据可销售天数和处理进度,由营运课长带领对正常商品实施盘点,并将此商品的处理方法和完成时间上报至经理审核后,由物流管理部针对营运部的处理进行复查 。若有异常及时上报,营运处处理情况后进行最后稽核。
2.严格控制企业存货
企业必须注意因为库存商品串号产生的库存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商品货号,开展一次性盘点,证实实际库存数量后在企业的库存调整单上以“+”、“一”符号反映、填上串号商品对应的调整数量和调整金额;若存货差异是)因为消费者退货但未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所导致的,则企业的接待员在每天早晨8:30务必把前一日的手工退货单交于物流管理部,物流管理部签收后填好库存调整单,上报签字后开展存货差异的调整。
3.完善存货盘点制度,加强存货管理
为降低企业库存,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的收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产品破损、报废问题。提升的手段有:
一是企业针对破损商品经重新包装后再销售时,企业必须安排相关人员按照实际情况及时清点,且在具体的盘点单据上签字并逐级上报,物流调度部将以此单据作为调整破损出清存货的依据,及时调整;二是企业针对破损商品尽量走退换货程序,想方设法的降低成本;三是不能实现销售的破损出清商品及时报废;四是制定存货异常复查制度,用以监督存货的处理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五是制定盘点管理制度,针对存货的盘点流程和盘点方法实施严格管理,统一流程,落实责任,做到存货盘点作业科学有序。
4.提高存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必须加强物流存货管理人员的存货管理素质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要定期举办关于存货管理的技能培训,针对存货管理方法、存货管理过程、存货管理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培训,以促进存货管理人员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存货管理的专业知识,保证存货管理人员在工作范围内能够合理展开存货管理,针对存货管理发生的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灵活运用专业技巧和能力有效解决存货管理问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激发存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眭,更好地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供应链作为一种优化整合企业物流库存管理的先进模式,可以将企业中各个生产部门、企业与供应商和经销商整合为一个物资、信息和资金流通的整体,从而通过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企业库存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库存压力。尤其是在企业生产技术差异日渐缩小的今天,企业的物流库存管理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供应链企业物流库存管理模式显然有助于企业在生产过剩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甚至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管理存在不确定性、存货盘点的滞后以及物流人才匮乏等问题,已经成为供应链下企业物流库存管理优化的主要障碍。
供应链信息化水平低。难以消解企业的库存压力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高库存现象多是指一些商品可供销售的天数高于平均销售天数的现象。企业每天需要大批量库存商品,方能供应、维持消费者的购货需要及企业的持续服务 。企业之所以出现高库存商品,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促销的商品产生的销售量不如预期;上次盘点存货时不太准确,使信息管理系统的存货量大于实际的库存存货量;一些商品的订货不当;囤积了一些商品;有些商品的价格与其他企业相比无优势;季节性商品没有及时处理而造成积压。出现高库存存货现象,是影响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因素。
2.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在企业的存货管理中,有时因为录入人员把存货信息录入到计算机时发生的一些小疏忽则可能会产生大失误。企业在存货管理中,有时会出现存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库存量和实际存货量不相符的现象,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如下:一些商品串号录入失误而产生存货差异;前期盘点不精确而产生存货差异;手工退单未能及时输入到信息系统中而产生存货差异。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存货管理不仅仅在于管理存货,更重要的是提高存货的管理水平,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不当而造成存货管理产生差异,这说明企业的工作细节不到位,管理工作急需加强。
3.供应链存货盘点管理落后,降低供应链的运转效率企业的存货盘点制度虽有建立,但其监督和管理制度并不健全,造成对存货管理的具体实施并未到位。具体表现如下:企业处理破损出清商品不当,商品报废管理不严格。有时企业由于一些商品破损无法以原生产单位的名义进行销售,并且无法与厂家进行退换货处理,则把这些破损的商品重新包装后以一个新的销售单位名义进行销售,但却未能及时调整商品外包装而产生存货差异;企业的一些破损商品没有以退换货的方式及时处理,损失了一些毛利进而影响了存货周转速度;企业在发生存货异常时,没有能够及时检查和审核,而只是在出现存货异常时追究其发生的原因,却忽视了去寻求科学、合理且高效的方法解决这些存货盘点方面的突发事件。
4.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无法有效驾驭供应链企业的一些存货管理人员由于是从其他岗位转岗来的,本身缺少存货管理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在进行商品盘点时未能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缺乏实际的存货盘点的监督经验。这样导致其不能准确掌握盘点的步骤和方法,致使存货的盘盈、盘亏、积压及毁损等相关会计方面的信息无法及时表现出来,既影响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又使得企业在核算销售成本时容易产生计量差错,无法对存货实施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