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利润及以后发展的规模等
2019-07-05 13:08:07内容摘要
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量降低库存数量,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库存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量降低库存数量,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库存管理的主要形式为:
委托保管方式
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保有库存,甚至可不再保有保险储备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受托方收取一定数量的代管费用。这种零库存形式优势在于:受委托方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用户不再设仓库、同时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集中力量子生产经营。但是,这种零库存方式主要是靠库存转移实现的,并未能使库存总量降低。日本宫山售药及我国天津通讯广播器材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实现零库存的。
2.协作分包方式
即美国的“sub——com”方式和日本的“下请”方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在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都是以一家规模很大的主企业和数以干百计的小型分包企业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主企业主要负责装配和产品开拓市场的指导,分包企业各自分包劳务、分包零部件制造、分包供应和分包销售。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生产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按全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主企业,从而是使主企业不再设一级库存,达到零库存的目的。主企业的产品(如家用电器、汽车等)也分包给若干推销人或商店销售,可通过配额、随时供给等形式,以主企业集中的产品库存满足各分包者的销售,使分包者实现零库存。
3.轮动方式
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这种方式是在传送带式生产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延伸形成的一种使生产与材料供应同步进行,通过传送系统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的形式。
4.准时供应系统
在生产工位之间或在供应与生产之间完全做到轮动,这不仅是一件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资,同时,有一些产业也不适合采用轮动方式。因而,广泛采用此轮动方式有更多灵活性、较容易实现的准时方式。准时方式不是采用类似传送带的轮动系统,而是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如果说轮动方式主要靠“硬件”的话,那么准时供应系统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软件”。
5.看板方式
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是日本丰田公司首先采用的。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某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采用看板方式,有可能使供应库存实现零库存。
6、水龙头方式
是一种像拧开自来水管的水龙头就可以取水而无需自己保有库存的零库存形式。这是日本索尼公司首先采用的。这种方式经过一定时间的演进,已发展成即时供应制度,用户可以随时提出购入要求,采取需要多少就购入多少的方式,供货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使用户实现零库存。适于这种供应形式实现零库存的物资,主要是工具及标准件。
7.无库存储备
国家战略储备的物资,往往是重要物资,战略储备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有各种名义的战略储备。由于战略储备的重要,一般这种储备都保存在条件良好的仓库中,以防止其损失,延长其保存年限。因而,实现零库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无库存的储备,是仍然保持储备,但不采取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略物资做成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备万一。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8.配送方式
这是综合运用。上述若干方式采取配送制度保证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
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利润及以后发展的规模等,精益成本管理得好,每节约的一分钱就可以用到刀刃上,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企业可以从那方面考虑节约成本?
一、 标杆管理
企业管理者应树立一切皆可对标的理念,具体到成本节约方面,公司对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内部对标。可在企业内部寻找标杆,寻找企业成本管理绩效最优的基层、班组、或个人为代表,对其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剖析,总结其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全面推广,从而带动公司整体成本管理绩效的提升。
外部对标。也可以在企业外部同行业、跨行业选择标杆。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总结标杆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或者分析为达到竞争对手相同的成本水平,需要哪些管理举措,通过“鱼骨图”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并落实,以实现成本有效节约的目的。
二、价值链管理
成本节约应渗透企业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的规划、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控制各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成本。
例如,美的公司就是通过发展战略采购供应商合作伙伴,合理控制库存来提高利润空间的。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其零配件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目前,美的空调成品的年库存周转率不仅远低于戴尔等电脑厂商,也低于年周转率大于10次的韩国厂商。库存周率提高一次,可以直接为美的空调节省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维持了相当的利润。
因此,成本节约的范围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还超越企业边界进行跨组织的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链相关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塑企业的成本与竞争优势。
三、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指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购买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的成本管理体制,实行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就是企业要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逐步实现向精细化管理方向的迈进。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也就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把产品设计、营销网络同收入和成本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程参与。在企业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实行有效跟踪与监控,做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发展到哪里,成本节约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四、流程管理
通过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使企业横向、纵向管理的职责更加明确,使岗位的关键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明确、简洁、合理,消除不增值部分,防范风险,提高效率,避免成本浪费。
例如,企业采购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流程优化来帮助实现。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竞争,充分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之间的博弈机制,科学公正的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化采购方式降低采购处理费用;通过科学的经济批量计算合理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以及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原料进行有选择的购买。
以科学的流程管理为平台,通过制定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和健全内部管理流程,合理节约成本。
五、标准管理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通过完善标准,可以避免成本浪费,最终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例如:德国人煮鸡蛋,用一个专门的容器,长宽高四厘米,正好装一个大一点的鸡蛋,下面有一块托盘,然后加50毫升水,一分钟后水开了,然后再烧三分钟,关火。利用余热再煮三分钟,接下来用凉水泡三分钟,使这个蛋很好打开。这样的操作流程其实简单明了,但却使煮出的鸡蛋达到营养价值的最好状态。同样是煮鸡蛋,中国人是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或干点别的,等他回来,看一看,再自我感觉一下,认为好了,就拿出来了,没有什么标准参考。这样煮鸡蛋的结果对比是,德国人与中国人相比,他们节约了4/5 的水、2/3 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这就是有无标准管理的差别。如果企业缺乏标准管理,可能导致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不稳定,运行效率的低下,运营成本的虚增。
六、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应营造成本节约的文化氛围,注重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效果。成本节约应上升到文化建设、机制建设的高度,树立牢固的成本节约意识。
着名的船商、银行家出身的斯图亚特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钱财意识”。因此,水手们称他是一个“十分讨厌、吝啬的人”。直到他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的这种节约的习惯仍保留着。
一位在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曾经回忆说:“在我为他服务的日子里,他交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他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信纸,而且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好字的纸撕成一张张条子送出去,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条‘最高指示’。”一张只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纸,不应把其余部分浪费,这就是他“能省则省”的原则。